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对夫妻同年同月生

徐敏 青衣仙子 2021-12-25


包办婚姻走到老

© 徐敏|文


熊庆来和姜菊缘


1909年,正在昆明读书的熊庆来,接到父亲的家书,称祖母病重,盼见孙儿一面。他来不及多想,便匆匆上路了。待他风尘仆仆赶回家中,才知道原是等着他回去成亲。女方是弥勒县当地一位教书先生的女儿,姓姜,因为生于农历九月九日,正是重阳节赏菊之时,故取名菊缘。姜菊缘是典型的旧式人家的女子,没上过一天学。仅凭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就使她和熊庆来走到了一起。两人这一年正好都是16岁。
姜菊缘不知道见过世面的熊家少爷,会不会喜欢自己。但心思细密的她,从熊庆来进洞房前的一个举动,已经知道这桩婚姻待她不薄。
按照当地的习俗,进洞房前,新娘要向新郎叩头,谓之“挑水头”,意思是这个头叩过之后,往后家里挑水这一类粗重活计,就仰仗丈夫做了。叩头之后,新郎还要跨过新娘头顶,意思是从今往后老婆就当任由丈夫欺负。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,当姜菊缘向熊庆来叩头之后,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熊庆来,没有遵行礼教传统,反而将新娘扶起来,向她深深作了个揖。这让新娘十分感动,也赢得了在场宾朋的众口称赞。
婚后没过几天,新郎便返回昆明上课。当年的交通远非今日发达,很多路程要靠徒步行走。熊庆来出生的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,地处偏远,离县城要走两天,离法国人修建的开远站要走一天。开远站是滇越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,滇越铁路的起始站是昆明,终点站在越南的海防港。
地处这样一个环境,要想读书期间回家,就只能是在寒暑假。这也注定了姜菊缘这辈子,和丈夫经常是聚少离多。
1913年,云南当局启动了派遣学子赴欧美留学的计划,在省教育司的主持下,经过层层考核,最终选定了13人公费留学,来自弥勒的熊庆来考了第三名。因为云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,从实业救国的立场考虑,熊庆来选择了去比利时学习采矿。
这一年熊庆来20岁。留学旅程确定后,熊庆来回了一趟老家,与家人告别。夫妻短暂相聚几日便又分离。临别,姜菊缘对丈夫说:“你放心念书去吧,家里事不用牵挂,我会侍候太婆、孝敬公婆。孩子出世,我定会好好带大,你先给孩子取个名吧。”熊庆来想了想说:“如果生男,就取名秉信;如果是女,就叫秉慧。”
姜菊缘记在心里,将丈夫送到路口,夫妻俩挥手别过。这一别就是八年。
与熊庆来同行的杨维浚,也是一个专业方向。两人到达比利时后,先在预科班补习数学和相关学科。正学到兴头上时,遭遇一战爆发,比利时被德军占领,两人只好转赴法国,但此时的法国,矿业学校也因战火蔓延而关闭。杨维浚很快做出了抉择,改学化学。熊庆来却经过一番迷茫,才最终确定学习数学,这个方向的确定,是听到一位著名的法国老师说: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,要发展科学,必须数学先行。熊庆来闻听,豁然开朗,从此与数学为伍,终身不易。
在法国求学期间,由于时局动荡,熊庆来往往不能按时收到国内汇款,这使他经常陷入窘境。更为艰难的,是他在照顾患有肺结核的同乡好友李汝哲时,不幸也染上了这种疾病。李汝哲是当年云南赴欧考试的第一名,最终因结核病客死法国。原本,熊庆来也很难逃脱厄运,幸亏在瑞士疗养时,遇到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,使他转危为安,终获痊愈。
回到法国,熊庆来进入蒙柏里大学学习,陆续拿到高等微积分、理论力学、理论天文三个学位,并获得理科硕士学位。1919年,熊庆来又转入马赛大学,经过一年的学习,拿到了高等普通物理学证书。至此,八年的旅欧生涯,熊庆来共计就读于四所大学,获得了五个学位证书。
最为可贵的是,整个读书期间,他始终洁身自好,不入豪华半步。他曾在一封家书中写道:“戏院、酒店、舞厅,男不喜入。光阴易逝,男以努力读书为要。”他之能坚守如此,除要对得住家人外,还有一个更大的志向,就是“念祖国危亡,云南尤殆,要励志向学,……以造就有用之学回来报效祖国”。
1921年春,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。经长途跋涉,在春节后回到家乡。临近村子,要过一条叫甸溪的小河,在渡船上遇到一位留着长须的族兄。对方与他招呼,唤醒了他深埋心底的乡音。他后来有诗记录此事:

渡尽重洋渡甸溪,归心煎迫如调饥。

髯翁向我惊呼弟,勉作乡音叹久离。

过河后,已经有乡亲听到熊庆来回乡的消息,纷纷出来欢迎。人群中就有他的儿子秉信。秉信是熊庆来出国5个月后出生的,已经8岁大了,父子初次见面,血缘天生,秉信立刻跑上前来把父亲的手紧紧牵住。
熊庆来回国之前,时任云南都督的唐继尧立志要改变云南没有大学的现状,决定筹办东陆大学,为此特地邀请熊庆来回云南执教。
等熊庆来回到国内,却赶上顾品珍发动政变,唐继尧流亡香港,熊庆来只好去了云南甲种工业学校。也是好运当头,没过多久,熊庆来就收到了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寄来的聘书。这让他非常意外,一是他远在云南,居然会被大学聘用;二是按资历本应从讲师做起,居然直接聘为教授;三是还被委以重任,居然担任了该校数学系的主任。
无须权衡,熊庆来立即带着妻儿离开昆明去了南京。
熊庆来后来才知道,东南大学聘请他到南京执教,是何鲁推荐的。何鲁是东大的数学教授,也是从法国归来的留学生,因为要去上海另谋高就,便向郭秉文推荐了熊庆来。
熊庆来到东南大学后,发现国内数学领域还没有成熟的教材,而直接采用国外的教材又不适合,他便亲自编写了《平面几何》、《球面三角》、《方程式论》、《解析函数》、《偏微分方程》以及物理学的《力学》、《动学》等十余种教材,后来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,成为中国大学教育最早的教材之一。
1926年,清华学校改办大学,校长梅贻琦聘请熊庆来去北京创办算学系,担任教授兼系主任。熊庆来欣然北上,决心为清华撑起了一片数学的天空。为了培养研究型人才,熊庆来在清华创办了数学研究部,并开始招收数学专业的研究生,其中陈省身、吴大任都是当年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。受熊庆来影响,江泽涵、陈省身、华罗庚、许宝騄等,都先后出国学习数学,成为数学界的大师级人物。陈省身后来回忆说,熊庆来“在清华那一段时期,不动声色,使清华数学系成为中国数学史上光荣的一章。”
19327月,世界数学会议在瑞士苏黎世召开,熊庆来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出席了会议。此时的熊庆来,年届不惑,可谓功成名就,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。以他的学界地位,本可以不再拼命奋斗,但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。
会议期间,熊庆来了解到,法国数学家波莱尔在有穷级函数的研究上获得了完美的定理,但在无穷级函数方面,世界数学界尚还缺乏与之媲美的研究成果。鉴于此,熊庆来毅然决定,再次访欧,去法国学习两年,对无穷函数进行深入研究。
两年的学习时间,其中有一年是清华的带薪例假,超期的一年则是自己主动申请,费用需要个人承担。考虑到这种情况,动身之前,熊庆来对家人做了相应安排。大儿子熊秉信此时已经就读于清华地学系,老二熊秉明可随自己远赴法国,另外三个小一点的孩子,则由妻子姜菊缘带回南京邓府巷居住,那儿有早年间买的一套房子,这样可以减少在北京的开支。
像第一次支持丈夫赴欧留学一样,这一次赴法学习,姜菊缘再次深明大义,全力支持,没有一句怨言。熊庆来赴法国学习期间,姜菊缘一个人带着两子一女在南京生活,粗衣淡食,只求温饱。日子最窘迫的时候,姜菊缘就在自家院里种菜,将空着的房屋出租换钱贴补家用。无论怎样艰难,也决不写信诉苦,让丈夫分心。
在法国普旺加烈学院的图书馆里,熊庆来皓首穷经两年,埋头钻研,不断思考、验证和演算,最终绽放出了惊艳的光芒。1934年,熊庆来的论文《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》发表,不但在法国数学界,而且在国际数学界都赢得了极高的评价,他在这篇论文中定义的无穷级函数,被国际数学界称为“熊氏定理”。19346月,巴黎大学授予熊庆来博士学位。
此时的熊庆来,国际知名,荣耀加身,只要他愿意,欧美各大学的研究机构,都会向他发出聘书。而此时,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已经启动全面侵华,战争正在逼近,如考虑留居国外,举家外迁,正是时候。但熊庆来完全不予考虑,便在1934年秋天,又回到了清华继续教书。直到19377月,熊庆来才离开清华去了云南。
从东南大学到清华大学,十六年间,熊庆来一面教书育人,一面奠基,将东南、清华两校的数学系,从筚路蓝缕的草创,到成为行业翘楚,最终成长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学术中心,可谓居功至伟,堪称第一。而更值得欣慰的,是熊庆来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。
在东南大学任教时,熊庆来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很有才华,经常指点他读书、研究。后来又和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,共同资助家境贫寒的刘光出国深造,每月按时给他汇寄生活费。有一次,熊庆来甚至卖掉自己身上穿的皮袍,寄钱给刘光。刘光是十年后才听说这件事的,在后来的许多日子里,已经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刘光,还常常动情地提起这段往事。
在清华担任教授期间,熊庆来最得意的一件事,是发现了数学天才华罗庚。1929年,一位叫苏家驹的中学物理教师,在上海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了《代数式的五次方程之解法》,江苏的华罗庚读了后,发现其中有计算错误,就写了《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》的文章,刊登在同一家杂志上。
1930年,熊庆来在清华图书馆看到了华罗庚发表在《科学》杂志上的这篇数学论文,发现华文层次清楚,论证周密,具有相当高的数学天分,不禁拍案叫绝。于是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,这才了解到华罗庚仅有初中学历,是南方一所中学的教务员。熊庆来断定华罗庚是个人才,决定将他调入清华大学工作,由数学系聘任华罗庚担任教授助理。在熊庆来的培养下,华罗庚很快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。
1937年初夏,熊庆来收到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电报,邀请他回家乡昆明出任云南大学校长一职。
当时,云南大学爆发学潮,将校长何瑶赶出了学校。云南大学的前身是私立东陆大学,何瑶上任后将该校从私立改为省立,初步解决了办学经费问题。但是长期以来,该校教师的工资水平仅仅是国立大学的三分之一,再加上其他因素,何瑶还是成了学潮攻击的主要对象。
无奈之下,龙云只好换人,经多人推荐,龙云决定请熊庆来回滇担任校长。
为乡梓教育尽力,义不容辞。熊庆来收到龙云的邀请电后,向清华提交辞呈未被批准,只好请假返滇。19376月,也就是“七七”事变前夕,熊庆来乘火车经天津来到南京,与国民政府相关人员商讨云南大学的办学经费等问题。随后途经上海、香港、海防、河口抵达昆明。
与龙云见面后,熊庆来提出五项要求:一,将云南大学改为国立;二,将教师工资提高到国立大学的水平;三,省政府不得干预学校事务;四,校长有招聘和解聘教职员的权力;五,学生入学需经考试录取,不得凭条子介绍。
对于这五条事关教育独立的基本条件,龙云不仅全部认可,而且马上照办。随即,龙云亲自飞往南京晋见蒋介石,获得允准,将云南大学从省立改为了国立。
为表明捐资助学的态度,龙云每年要向云南大学捐赠数万甚至数十万元。龙云的夫人顾映秋还用自己的私房钱为云南大学盖了一幢女生宿舍。该宿舍由梁思成、林徽因夫妇设计,取名“映秋院”。
1937916日,熊庆来亲自主持了上任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。他在讲话中提出了云南大学努力的方向:“一、教授方面,聘请学问湛深、经验宏富者数人以为领导,俾学生得善诱之誉;二、设备力求充实,……以成良好学人,为他日学术上之栋梁;三、教授之著作及研究结果设法发表,以增加学校精神。”
上任之后,熊庆来即开始落实自己的办学宗旨:一是慎选师资,以提高学校地位;二是严格考试,以提高学生素质;三是整饬校纪;四是充实设备;五是培养研究风气。
抗战爆发后,熊庆来八方延揽人才,先后聘请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专家前来云大任教。其中文史学者顾颉刚、张奚若、潘光旦、冯友兰、汤用彤、刘文典、钱穆、费孝通、施蛰存、白寿彝、尚钺、华岗……,自然科学家陈省身、华罗庚、严济慈、赵忠尧、曾昭伦等,无一不在云大上课兼课。
那段时间,虽条件艰苦,日机频频飞临昆明上空,投弹轰炸,云南大学被迫外迁,到战后方又回迁,可谓历经磨难。但云南大学非但运行不坠,反而蒸蒸日上。在熊庆来主政云大的12年里,一所战时东奔西跑的西南二流院校,一跃而跻身于全国著名高校之列,被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》评为15所中国著名大学之一。
1949年初,熊庆来奉国民政府教育部派遣,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大会。在巴黎期间,他因患脑溢血住院治疗。第二年,云南大学因政权易手,他的校长身份不被认可,已经另换他人。
熊庆来赴法国开会时,并未带妻子同行。云南“和平解放”后,妻子姜菊缘在土改中被打成地主押回老家监督劳动。1953年华罗庚去云南出差,到昆明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寻找师母。当时姜菊缘刚从老家弥勒回来,住在一条偏僻的小巷里,华罗庚费了很大周折才找到了师母。他没想到,当年誉满天下的熊庆来的夫人,会住在这么偏僻的小巷里。更令他感到蹊跷的是,他同接待他的人找到这条小巷时,后面一直有几个黑影跟着他们。华罗庚怀疑是遇上土匪了,后来才知道那是云南省政府派来的保卫人员。
熊庆来在国外养病期间,陈立夫曾亲自登门造访,恳请他去台湾任职。与此同时,大陆新政权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。1954年,华罗庚率中国代表团前往瑞士参加世界数学大会,同时带来了一封周恩来的问候信。周恩来在信中说明了新政权对高级知识分子的政策,欢迎熊庆来回国参加建设,并承诺给予高薪待遇,还特别强调来去自由。
1957年,身体复原的熊庆来动身回国。周恩来指示驻瑞士大使馆给熊庆来一笔安家费,以购置所需物品。但熊庆来分文未动,全部上交,仅只带了两个简单的箱子便踏上回国的路程。他出国时,曾带有一笔为云南大学购书的钱款,除去购书寄回云南大学的部分,还剩有一些余款,也一并还给了云南大学。
19576月熊庆来回到北京,安排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,此时反右运动已经进入“收官”阶段。许多学界知名人士被打成右派,中科院书记张劲夫意识到问题严重,冒着风险,上下奔走,终于允许他网开一面,基本确保了在科学院没有划分一个右派。
反右运动进入后期,又来一个“拔白旗、插红旗”运动,就连华罗庚也被视为白旗面临拔掉的危险。这使从未经历过运动的熊庆来,不免感觉惴惴不安。
翻过年后,运动结束,渐趋平缓,熊庆来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,1964年更成为全国政协常務委员。那段时间,他常被安排到外地视察,让他感觉有点春暖花开的景象。
1962年,年届古稀的熊庆来招收了两个研究生,他们是来自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杨乐和张广厚。当时中国科学院刚刚给熊庆来举行了庆祝七十岁生日的仪式,老先生对两位学生说:我已年逾古稀,难以对你们有具体帮助,但老马识途,提供一些指导还是可以的。几十年后,杨乐回顾往事,仍还念念不忘熊先生的教导,为他和张广厚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和途经。
那几年,是熊庆来和老伴一生中最安定的时光。几十年来,他不是留学就是奔波在外,难得长相厮守。但无论怎样天各一方,熊庆来从未抛弃过结发妻子。夫妻二人生于同年同月,姜菊缘的生日是九月九日重阳节,熊庆来比妻子晚了三天。但只要家人团聚,每年生日,两人都会合并在九月十日这天庆祝。先是头天晚上,姜菊缘会亲自动手,用鸡蛋和面,再把面擀得极薄,切得极匀,放在湿布下备用。第二天再选一只上等的鸡清炖做汤,做成鸡丝寿面,一家人围桌而坐,享受人世间的天伦之乐。面条、鸡肉、鸡汤都泛着金黄色的光泽,成为人间难忘的美味。
但谁也预料不到,1966年,一辈子服务于祖国,献身于教育,且已经73岁的熊庆来,居然也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。当时,熊庆来的一个学生是造反派的小头目,也积极参与其中。老伴姜菊缘怕熊庆来有个闪失,不顾家人劝阻,一定要陪着丈夫前往批斗现场。会场上张贴的标语是批判“华熊黑线”,当众人高喊揪出反动权威华罗庚时,华罗庚主动站了起来。开始熊庆来是坐着听众人批斗华罗庚,后来有人高喊“把熊庆来揪上来”。熊庆来闻听,不待造反派动手,就自己战战兢兢地走上台去。有好心人见他站立不稳,给他搬来一把椅子,他没敢坐。华罗庚就过来搀扶老师,但华罗庚自己也站不稳。73岁的姜菊缘在台下一看这情景,赶忙上去扶住丈夫。这时,一个造反派跑过来摘掉了熊庆来胸前的毛主席像章。熊庆来看着周围这些似熟悉又不熟悉的面孔,感到阵阵隐痛,难道当年他不顾一切回到祖国就是为了这个?姜菊缘后来对孙女熊有德说:当时所有人都在喊打倒你爷爷,只有杨乐躲在后面一声不吭。还是杨乐有良心。
熊庆来闻听,说了八个字:“学生有错,先生有责。”他在反思,我们怎么把学生培养成了这样?
196923日,熊庆来在深夜中去世,享年76岁。当时还是“专政对象”的华罗庚听到这个消息,向革命委员会领导申请前去吊唁。等到批准手续下来,熊庆来的遗体已经被送走了。华罗庚急匆匆赶到火葬场,在一大堆尸体中找到了恩师熊庆来。华罗庚后来对熊有德说:“没想到你爷爷,那个当年赫赫有名的数学家,会死得那么惨。躺在一大堆尸体中间,没有花圈,也没有追悼会……”
参考资料:
1、王事情《数学家的史诗:他当了十二年的云大校长,却说把财产留给后代毫无意义》
2、哲学园《看到这句话时,我已是泪眼婆娑!》
3、百度百科《熊庆来》等

  推荐阅读  
极其难得的私密照片(增订版)|上学记
佳人薄命 | 大梦一觉浮生尽 | 互斗
三次自杀后,他活成了所有人的救赎之神!
就是她,改变了8000万知青的命运
临终时,她说了这样一句话|农民苦
因为他的站立,印证了在场所有人的卑微
玉碎 |飞来横祸 | 文化人|尊师
一卦成谶 | 宁为玉碎 |性压抑|夹缝
奇葩标语|永不宽恕|她一生低调
陕北一枝花:102岁的林彪前妻 |乱世姻缘 
忏悔  |  部长们看戏比国务院开会还积极
老成都 | 消失的青春|我对跌倒的“敬畏”
零落成泥碾作尘 | 蝶舞翩翩 |胸怀
殊途同归我们从养老口号中一路走来
王家的二小姐他的名字来自诗经|陨落
走向深渊人不收我天收我|他是一座丰碑
日久见人心守望一生卧底|老照片
招工|她终身未嫁|柔石五烈士遇难真相
这些命题者太坏了|校园|笔能杀人|智斗
这个女人胆子大他死得一贫如洗|恩怨

死不相别|溺水而亡的夏曦|代价|陈赓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